日媒:中国或将设立”丹东特区“,探索创建大连自贸港
日本共同社9月24日报道,中国辽宁省已制定计划,将朝鲜、日本、韩国列入“一带一路”经济带构想。除了在中朝边境城市丹东建设经朝鲜通往韩国的铁路外,计划中还写进为加强中朝经济合作设立“丹东特区”。
报道评论称,原本“一带一路”是着眼于中国以西地区的构想,中国的官方文件中明确写进向朝鲜半岛及日本等东方延伸十分罕见。这可能是近来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缓和以及日中关系改善的体现。然而在维持对朝制裁的情况下,中朝间开展正式经济合作十分困难,计划是否具有现实性尚不清楚。
该计划是辽宁省省委与省政府制定的《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9月10日公布了全文。
方案提到,探索引领共建“东北亚经济走廊”。把握东北亚国际局势向好趋势和重大机遇,立足辽宁东北亚开放大门户优势,深度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参与“中日韩+X”模式,对接朝鲜,率先推动辽宁与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共建“东北亚经济走廊”,携手打造东北亚命运共同体。
以丹东为门户,倡导研究连接朝鲜半岛腹地、直达南部港口的丹东—平壤—首尔—釜山铁路、公路及信息互联互通。争取国家适时设立“丹东特区”,将丹东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朝黄金坪经济区和丹东国门湾中朝边民互市贸易区打造为对朝经贸合作重要支撑点。
有关日本,计划写入引进丰田汽车等主力制造商及金融机构,建设“中日高科技产业园”。通过连接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大连机场及大连港通往欧洲的航路,谋求从空运及海运加强与日本的合作。
辽宁省在摆脱依赖重工业的产业结构改革中落后,经济重振成为课题。此举意在通过易获得中国政府支持的“一带一路”框架推进对外开放,促进发展。辽宁省政府要求省内各机构及团体切实执行计划。
附:《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大旗,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促进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倡议,是推进新时代全面开放的总方略和总抓手。为在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纵深发展进程中更好地发挥辽宁作为、贡献辽宁力量,推动辽宁全面振兴,省委、省政府决定创建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特制定本方案。
一、开启时代新篇章——“一带一路”引领辽宁全面开放
(一)开放优势
古老的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印证着5500年前辽宁域内曾存在高度文明的古国,这里是中华文明共祖的故乡。辽宁也是历史上草原丝路重要节点,自古就与西域及亚欧大陆传承着悠久的经贸文化交流史。新中国成立后,辽宁创造了中国工业的辉煌,改革开放以来,辽宁迈入了老工业基地振兴新征程。“一带一路”建设五年来,辽宁饱含长子情怀,阔步走向开放前沿,围绕“五通”国际合作,取得多领域深层次丰硕成果,为创建“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打造辽宁“一带一路”升级版奠定了良好基础。
——政策沟通不断深化。美国、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法国、德国等7个国家在辽设有领事馆,与27个国家结成17对友好省州和69对友好城市,与114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往来,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出台40条开放政策、8条双招双引黄金政策,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扩大电信、新能源汽车等多领域开放,对外合作层次逐步提升。
——设施联通加快拓展。推进与境外国家“陆海空网冰”全方位互联互通。2017年,港口总吞吐量突破11亿吨,港口整合提速提质。开通“辽海欧”北极东北航道,“辽满欧”中欧班列开行1143班次,运能居国内前列。在国内率先实现陆地县县通高速公路,即将实现市市通高铁。沈阳、大连等8个运输机场开通国际航线63条。大数据、多媒体等现代通信网络覆盖全省。
——贸易畅通成果丰硕。多边贸易投资体系逐步拓展,与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产能合作加快推进,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华晨宝马项目、徐大堡核电二期、兵器集团与沙特阿美公司合资精细化工及原料项目等一批标志性工程高效引进;罗马尼亚、乌干达、印度等多个境外产业园进展顺利,中铁九局匈塞铁路、华晨伊朗汽车厂、东软非洲医疗等一大批走出去项目蓬勃推进。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功能凸显,葫芦岛泳装、辽阳小北河袜业等一批跨境电商及外贸新业态持续壮大。
——资金融通稳步推进。大连、沈阳金融集聚区加快建设,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保险机构紧密协调,创新走出去“政银保企”服务机制,开通融资绿色通道,“一带一路”融资融智条件得到改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民心相通影响广泛。一批文化团体对外展演、交流频繁。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沈阳制博会)、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大连软交会)等品牌展会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30多所高校推进国际教育合作,2.3万名留学生数量居全国前列。与多国建立旅游合作机制、深化医疗健康领域合作。依托辽宁元素,讲好辽宁故事,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
——智库建设成效斐然。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成为政经商学媒共议开放的重要平台。积极与国家智库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全省57位院士、167家科研院所、25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科是对外开放的宝贵智力支撑,大批社科机构、高等院校相继建立“一带一路”学术研究机构,深入推进辽宁“一带一路”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二)重大意义
随着“一带一路”开启新征程,辽宁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力践行中央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决策,转身向海,加快开放,以全面开放引领全面振兴,举全省之力打造“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精耕细作辽宁“一带一路”升级版,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全面开放大局,对于提升辽宁开放质量、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动东北亚国际合作、积极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意义重大。
——为辽宁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利于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宽的视野,深化改革创新,优化体制机制,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强化大局观念,引领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国际合作,拓展东北亚合作格局,拉动中蒙俄经济走廊与东北亚经济走廊对接发展,使东北亚国家实现合作共赢、互利多赢,共享区域发展成果;有利于以高标准改革开放倒逼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供给、新增长点,实现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为东北整体开放提供高能级共享平台。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利于将辽宁拥有的东北地区唯一出海口和自贸试验区等重大开放载体拓展成为东北地区扩大开放的共享资源,加快东北地区协同开放节奏、分享开放成果,为东北地区开放振兴贡献联系紧密、协作扎实、内涵丰富的高能级服务载体。
——为国内各地区参与东北亚合作提供前沿服务。辽宁地处环渤海大湾区、接壤京津冀,国内对口合作关系广泛,有利于延伸放大辽宁东北亚开放大门户功能,内承国内开放需求,外联东北亚合作要素,推动“一带一路”向东北亚拓展,打造国内各地区参与东北亚国际合作的前沿支撑点和高品质服务平台,与国内各地区、东北亚国家实现互利共赢。
——为加快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贡献辽宁力量。辽宁是装备工业强省,推动优势产业规模化、质量化国际合作,有助于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定位,探索完善国际产能合作新机制新模式,为《中国制造2025》贡献辽宁成果;有助于优化“一带一路”“产贸并举”的发展格局,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贡献辽宁力量。
(三)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持之以恒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一带一路”建设引领全面开放、促进全面振兴,推动改革再深化、开放再扩大、创新再强化、人才再优化,加快推进“一带五基地”建设,深入实施“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国际产能合作,打造多层次高能级开放平台,强化绿色丝路、文明丝路建设,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新优势,聚焦东北亚国际合作,构建东北亚开放大门户,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现代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作出辽宁贡献。
(四)试验重点
——探索引领共建“东北亚经济走廊”。依托辽宁具备的国内面向东北亚国家唯一的陆海双重门户、沿海沿边区位,发挥辽宁作为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蒙古最便捷的中转枢纽功能,及与东北亚各国人缘相亲、经贸兼容互补等综合优势,深度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中日韩+X”模式,全面深化与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合作,促进更紧密更自由更便利的互联互通、经贸投资和人文交往,倡导共建以辽宁为枢纽和先行区、以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为主体的“东北亚经济走廊”,努力构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
——探索创建“大连自由贸易港”。深化与招商局集团合作,加快辽宁港口整合,建设以世界级海陆港口集群为支撑的辽宁“港口经济圈”,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为战略支点,撬动东北亚国际合作,积极参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创建“大连自由贸易港”,将营口港纳入大连自由贸易港,全面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开放大门户。
——探索构建联动互济的全方位、全领域、全时空开放格局。对接重点国别,沿“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精准布局、多点开花。联动东中西部,聚焦京津冀、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发展区域,深化对口合作、区域合作,加强“陆上丝路”“海上丝路”门户功能对接互补,形成具有辽宁特色、多元走向的内外协同开放局面。
——探索形成优势装备制造引领国际产能合作新路径。以高水平开放激发辽宁优势产业和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带动原料、设备、技术、劳务、管理走出去,将辽宁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代表我国优势产能全球合作的生力军,为我国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测试压力、防控风险,探索新机制、新规则。
——探索建立现代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高效机制。推动构建“政银保企”四位一体协同机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撑功能,创新实体经济走出去融资方式和保障机制。做大做强辽宁金融发展平台,引进外资金融机构,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探索实体经济、现代金融、科技创新、人力资源良性互动的现代产业合作机制。
——探索搭建文化交融互信的纽带桥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开放意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发掘、培育、宣传辽宁优质人文要素。开展深层次多领域对外交流,广泛传播辽宁故事,积极塑造辽宁形象,着力扩大辽宁国际朋友圈,大力弘扬丝路精神,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五)开放格局、空间布局和建设目标
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为支撑,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沈阳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为龙头,以全方位、全领域、全时空开放为依托,加快建设东北亚开放大门户,全力构建内外联动、陆海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以高水平开放新理念构建“三核三区、两廊两沿、七港七路、双园双融、一网一桥”的空间布局,把辽宁建设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先行区、东北亚国际合作先导区、全面开放引领全面振兴示范区。
“三核三区”:“三核”是沈阳、大连、锦州—营口—盘锦等全面开放核心;“三区”是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辽西北地区。到2021年,基本形成沈阳承南启北、拉动沈阳经济区和辽宁北部,大连统筹陆海、带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沿边地区,锦州—营口—盘锦开放集群聚合优势,协同辽宁西部,形成三核牵引、全省联动的开放局面。
“两廊两沿”:“两廊”是向北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向东构建东北亚经济走廊;“两沿”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东部沿边开发开放带。到2021年,基本形成以辽宁为枢纽,两条国际经济走廊衔接融合的开放态势。充分放大沿海沿边双重优势,培育重要的“边海联动开放带”。
“七港七路”:深入推进大连、营口、丹东、锦州、盘锦、葫芦岛等沿海港口整合,打造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世界级港口集群,高质量建设沈阳国际陆港;构建“辽满欧”“辽蒙欧”“辽新欧”“辽珲俄”铁路通道、“辽海欧”北极东北航道、“辽海欧”印度洋航道、辽宁“空中丝路”通道。到2021年,港口整合基本完成,“硬软联通”扎实推进,港口航运、中欧班列、空中航线、信息互联等总体能力在全国位次明显提升。
“双园双融”:“双园”是引进来建设产业合作园和走出去建设境外辽宁产业园;“双融”是加强融资和融智合作。到2021年,辽宁域内和境外一批高技术产业园基本建成,产业双向合作领先东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贸易新业态快速发展。金融保障和智力支持能力显著提升,引进外资银行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一网一桥”:“一网”是建设辽宁“数字丝路”全球信息服务网;“一桥”是架设辽宁与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纽带桥梁。到2021年,覆盖全省、沟通全球的“一带一路”大数据服务中心基本建成,助推“一带一路”智慧化发展。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医疗等领域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国际影响力逐步彰显。
到2030年,高端装备制造国际产能合作、跨境互联互通、新型自由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区域带动力、全球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一带一路”东北亚门户地位更加凸显,成为东北地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二、加强政策沟通——构建联动互济全面开放新格局
(六)推动构建“东北亚经济走廊”
把握东北亚国际局势向好趋势和重大机遇,立足辽宁东北亚开放大门户优势,深度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参与“中日韩+X”模式,对接朝鲜,率先推动辽宁与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共建“东北亚经济走廊”,携手打造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同时,向北联合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向南协同山东半岛及环渤海地区,共同构筑东北亚经济走廊的中国核心通道。
——俄罗斯。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为引领,以深度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为重点,以对接我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地方合作机制为抓手,积极参与“冰上丝路”建设,加强政策协调,强化跨境通(12.920, 0.06,0.47%)道、能源、航空、农业、人文、金融、劳务等领域合作。加快实施中俄合作徐大堡核电二期工程、辽宁港口群经满洲里至俄罗斯及欧洲的“辽满欧”中欧班列、沈阳国际陆港至车里雅宾斯克州南乌拉尔物流园的“中俄经贸物流东方快车”等项目。谋划建设丹东港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港陆海双通道。
——日本。以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和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机制为引领,以深度参与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和中日双边服务贸易合作机制为抓手,以共建中日韩自贸区为重点,推进高端装备、人工智能、节能环保、大健康、金融、现代农业、文教旅体、青年互访、减贫防灾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充分发挥日本在辽商会、领事馆、友城、民间友好组织等作用,积极引进丰田公司等日本知名制造企业、科技企业及金融机构,共建中日高科技产业园,参与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及国际物流中心、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及东北亚创新中心、金普新区、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
——韩国。以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和中韩经济部长会议为引领,以参与中韩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和中韩产业园区合作协调机制为抓手,深化新能源汽车、港航物流、交通、金融、旅游、教育、文化、青年交流、应对雾霾等领域合作。共建大连自由贸易港、引进SK和三星等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海铁空网互联互通、合作建设沈阳中韩科技园区等,助推辽宁产业升级,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朝鲜。以落实中朝两国元首重要共识为引领,主动把握半岛动态,扎实谋划对朝合作,做好优势产能、跨境经贸、互联互通、金融资本、技术人才等合作要素储备。以丹东为门户,倡导研究连接朝鲜半岛腹地、直达南部港口的丹东—平壤—首尔—釜山铁路、公路及信息互联互通。争取国家适时设立“丹东特区”,将丹东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朝黄金坪经济区和丹东国门湾中朝边民互市贸易区打造为对朝经贸合作重要支撑点。
——蒙古。以参与蒙古发展之路计划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机制为引领,以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为重点,以参与实施中蒙产能与投资合作机制为抓手,适时谋划辽宁至蒙古东部铁路通道,推进跨境物流业发展及沿线经济合作,积极参与蒙古东部地区畜牧养殖加工、生态旅游、矿产合作等,规划建设霍特辽宁工业园区。加强尹湛纳西传统文化、蒙医蒙药等领域交流合作。
(七)主动融入“六廊”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借助共建“一带一路”国别合作机制,精准对接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加快形成统筹布局、多点推进的国际合作局面。
——中巴经济走廊。深化港口、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电力设施及人文交流等领域合作,推进中巴经济走廊的辽宁“两国双园”工程建设,鼓励辽宁企业参与承包中巴经济走廊重点工程项目。
——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畅通辽宁港口至新疆口岸铁路运输,积极拓展面向中亚、欧洲的开放合作新空间。加快推进与中亚国家能源矿产基地互利合作,对接融入欧洲新兴市场,促进辽宁开放向西延伸。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深化与印度优势软件开发业对接合作,全力引进建设大连印度IT产业走廊,提升辽宁软件业发展质量。依托特变电工(7.150, 0.06, 0.85%)印度产业园,带动电力、冶金、建材等产业合作。积极与缅甸、孟加拉国开展港口及旅游合作。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主动参与我国与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国的澜湄合作机制,在产能、贸易、旅游、医疗、文体等领域深化合作。引进新加坡高科技产业,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积极推动与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开展经贸投资及旅游合作。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推动与伊朗、阿联酋等国在能源开发、汽车制造、金融等领域双向合作,助力建设中阿命运共同体。积极推进与以色列在科技创新、现代农业等领域合作。
——中东欧“16+1”合作。积极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16+1”经贸合作区建设,打造辽宁与中东欧国家更紧密合作交流的重大平台。深化与中东欧国家在贸易投资、互联互通、交通物流、产能与科技、金融和人文交流等重点领域全面合作。提升与中东欧国家双向投资水平,支持辽宁企业在中东欧国家建设境外产业园区,扩大特色商品进出口贸易,推动辽宁中欧班列与中东欧地区广泛对接。
——欧美地区。紧紧扭住壮大辽宁装备制造、智能制造这根主线,全面对接德国工业4.0和英国科技产业、法国人工智能,加快推动华晨宝马项目落地,积极引进西门子数字技术升级改造装备制造产业,共建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有效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大力推进市场多元化,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非洲和拉美。依托辽宁在非洲和拉美相关国家合作基础,积极参与中非合作论坛,着力推进与非洲国家在工程承包、经贸投资、资源合作、教育医疗与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助推政治互信、经济互利、文明互鉴、安全互助和多边互动,参与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大力提升与拉美国家能源矿产、贸易、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水平。
(八)联动协同国内区域开放合作
深化对口合作,对接区域战略,加强区域协同,促进优势互补互鉴互利,将辽宁打造成国内各地区参与东北亚国际合作的前沿支撑点和高品质服务平台。
——东北地区。以高水平建设辽宁自贸试验区、世界级港口集群为引擎,放大对东北整体开放的服务功能,有效整合东北地区通道、产业、贸易、机制协调等开放要素一体化发展,形成辽宁引领服务东北地区整体开放合作局面。
——江苏、北京、上海。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深化对口合作,推进在机制借鉴、国企改革、功能区对接、创业创新、园区共建、港口联动、人才交流等领域合作,携手开拓东北亚市场。
——粤港澳大湾区。以自贸试验区、开放载体、产业科技、机制创新等合作为重点,引进复制开放经验,加强深层次交流借鉴。推动辽西北地区对接香港贸易发展局,加快电力、农产品深加工、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领域合作。
——新疆、福建、海南。对接“一带一路”新疆陆上门户、福建海上门户,联动海南自由贸易功能,深化口岸互联、港口开放、航运开发、国际物流、错季旅游、海洋环保等领域合作,推进陆上、海上、冰上丝路协同建设。
三、强化设施联通——构筑“陆海空网冰”互联互通五维枢纽
(九)畅通“陆上丝路”欧亚陆桥大通道
着力推动辽宁港口群至俄罗斯及欧洲的“辽满欧”跨境铁路通道提质增效。稳步推进“辽蒙欧”铁路新通道建设,畅通锦州港、绥中港经沈山、大郑、通霍、珠珠线至珠恩嘎达布其口岸既有铁路通道,推进建设锦州港、盘锦港经巴新铁路至珠恩嘎达布其口岸铁路通道。积极参与建设蒙古毕其格图至霍特至乔巴山铁路。开辟盘锦、沈阳至新疆阿拉山口出境中亚国家的“辽新欧”跨境铁路通道。谋划丹东港经珲春口岸连通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辽珲俄”铁路新通道。构建中俄国际道路运输TIR(大连—新西伯利亚)大通道。协调丹东至朝鲜新义州至平壤公路新通道建设。加快构建“沈阳国际陆港”公铁海空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沈阳国际陆港—营口港”物流集散中转枢纽。做好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辽宁段建设和中俄原油管线运营服务保障工作,提高跨境油气资源利用水平。
(十)推动中欧班列市场化可持续运营
优化辽宁中欧班列资源,探索集团化改革发展,创建辽宁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创办多式联运海关监管平台,提升中欧班列运行效率效益,推进市场化发展和品牌化建设。多点开发辽宁中欧班列俄罗斯及欧洲货源集散站,稳定去回程双向运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协调满洲里口岸及俄罗斯、欧洲沿途通关便利化。推进中欧班列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以省内港口为陆海中转港,开创“日辽欧”“韩辽欧”等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新品牌。
(十一)建成“海上丝路”重要“港口经济圈”
加快与招商局集团协同推进辽宁沿海港口整合,优化港口资源聚合、要素集成,争取设立太平湾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大连自由贸易港,推动建成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黄渤海湾世界级港口集群。加快提升港口利用效率,完善港口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全面提高大宗商品储运中转、集装箱运输周转、港口多式联运水平。以辽宁自贸试验区开放港口为中转港开展中资非五星红旗国际航行船舶沿海捎带业务,积极引进国际海事、船舶、航运、油品、物流、金融等各类航运服务企业和中介机构,培育发展人民币结算、离岸金融、国际大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大力拓展“辽海欧”东部和南部航线,加密连接日本、韩国、朝鲜及东南亚港口海上通道,积极拓展沟通南太平洋、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地中海、中东欧三海沿岸海上航线。鼓励辽宁港口航运企业参与境外港口及临港区合作开发。加强与渤海大湾区、长江经济带港口合作。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成为服务辽宁省、辐射全东北、影响东北亚的“海上丝路”重要“港口经济圈”。
(十二)开发“冰上丝路”陆海双向发展带
支持大连、营口等主要港口稳定运营“辽海欧”北极东北航道,夯实我国北方港口经北冰洋至欧洲新的海上运输通道。支持辽宁港航与油气企业以港产区结合方式,联合参与北极东北航道大陆架沿线港口和油气产区建设,形成“冰上丝路”境外互利共赢合作区。大力推进与俄罗斯、东盟等国海洋航运、海上生态牧场、远洋捕捞、海洋旅游、海工装备、船舶制造等领域国际合作。加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基础设施、经贸投资、资源开发合作,共建“冰上丝路”陆海双向发展带。
(十三)打造“空中丝路”东北亚重要门户
充分发挥辽宁航空资源整体优势,强化分工协作、错位互补、要素集成,创建以沈阳、大连机场为主体的东北亚国际航空枢纽,构建紧密连接东北亚、衔接国内、沟通全球的辽宁国际航空港集群。打造沈阳、大连机场立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引入机场。促进沈阳、大连机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互动及运营协同。加密或新增沈阳、大连机场与日本、韩国、俄罗斯等东北亚国家空中航线,加强沈阳、大连、丹东机场对朝鲜及俄罗斯远东城市的国际通航水平。拓展至东盟、南亚、西亚等航线。稳定沈阳至法兰克福航线,适时开通北美航线。加快创建沈阳、大连临空经济示范区,同步推进航空物流、航空制造及研发、金融信息、国际化城区建设。以大连新机场为基地,构建全球飞行器维修、拆解及交易基地。进一步培育省内其他机场的航空网络节点功能。积极推进辽宁通航产业创新发展,发挥东北通用航空产业联盟作用,整合通用航空资源,深化通航合作。
(十四)构筑“数字丝路”全球化信息平台
强化沈阳、大连与国家骨干网的互联带宽,提升东北唯一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信息交换能力,支持沈阳经济区城市共同建设沈阳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加快5G规模组网及应用示范工程建设,逐步推动全省布局。积极参与“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加强与东北亚国家信息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大数据分析中心大连分中心建设,探索建立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大数据中心、东北亚大数据产权交易所。加强与华为、浪潮、西门子、宝马集团等技术合作,助推辽宁装备工业数字化升级改造。着力培育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推动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协同发展,创新发展以“互联网+”为特色的跨境电子商务等数字贸易新业态。高质量办好大连软交会,支持沈阳申办“‘一带一路’数字丝路东北亚国际峰会”。
四、推进经贸畅通——打造体制活功能全聚集强双向投资新高地
(十五)高标准建设“引进来”集聚发展区
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中高端分工及转型,开展全链条、集群式精准招商,引进一批引领性、标志性大项目,努力形成内资外资加快涌入、央企军企加快入驻、国有民营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以《“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方案》为引领,加快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核电、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着力培育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增强关键技术控制力、产业集群带动力、产业链条整合力、“两化融合”引领力、行业标准主导力,推动产业结构变轻、经济形态变绿、经济效率变优。主动参与中日、中韩国家层面经济合作机制,搭建高端装备、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等领域深化合作平台,加快推进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探索设立中日、中韩科技合作园。全力推进华晨宝马落地实施,引进优质配套产业,推动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引进建设中英(大连)、中法(沈阳)、中以(大连)、中印(大连)、中捷(营口)、中东欧等重点合作园区,创建辽宁传统装备制造产业升级发展新平台,打造芯片、软件等高科技产业创新合作制高点。鼓励辽宁企业并购海外科技型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企业集团。
(十六)抱团式开拓“走出去”境外产业园
支持辽宁企业和优势产能根植本土、抱团出海、全球拓展、互利合作,积极参与境外新兴市场建设,扩展辽宁产业创新发展空间。大力支持辽宁电力、机床等12个门类优势产业和领军企业走出去,协同配套产业、协作企业以产业链形式抱团走出去,带动工业设计、技术、标准、管理、服务联动对外合作,培植辽宁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渠道的国际土壤,助推辽宁产业升级换代、转型发展。高水平建设一批境外辽宁产业园,大力发展保税加工、海外仓、国际物流基地、转口贸易等配套平台,建立辽宁产品制造及营销的海外支撑点。鼓励辽宁企业参与我国在境外的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等99个成熟产业园区建设。结合辽宁资源能源需求,鼓励相关企业参与境外能源矿产合作建设,创建一批资源回归供应基地。组建辽宁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辽宁国际工程承包集团,搭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创建央企与辽企、国企与民企、企业与金融等协同走出去多种模式,积极为辽宁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走出去探索新机制、培育新动能、拓展新空间。
(十七)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水平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抓住载体、机制和人才三个关键,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着力推进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强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动能释放,提高引领力和带动力。加快融通科技市场,畅通对接平台,贯通转化通道,促进科技成果在辽宁转移转化,高标准建设“双创”示范基地。聚焦产业发展需求,优化科研基地和服务平台布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置资金链、强化人才链,全力营造“政产学研金介”协同发力、完善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加快与东北亚相关国家在航空、造船、发动机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和转移合作。积极发挥辽宁省科技创新孵化联盟作用。鼓励企业设立一批服务于科技型产业的海外研发中心、创新孵化中心和科创服务综合体。探索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建设境外科技研发园。
(十八)着力打造“活、优、特”型开放平台
着力打造一批高能级重大开放平台,增强开放发展新动能。推进现有国家级平台进一步放活体制,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灵活的用人分配机制、市场化的开发运行机制;进一步做优环境,率先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做特模式,高点定位、错位发展,引进一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打造产业集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按规定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高质量创建辽宁沿海经济带“16+1”经贸合作区,办好2019年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州长联合会工作会议”和2020年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广泛搭建与中东欧国家交流合作平台,落实《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索非亚纲要》,推进沈阳设立中东欧16国国家馆。探讨在大连设立“16+1”技术转移中心。支持辽宁企业在中东欧国家建设产业园、海外仓。扩大与中东欧国家贸易规模,鼓励企业在辽宁自贸试验区设立中东欧国家进口商品直销中心,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高水平举办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等国际一流会展、论坛活动,扩大辽宁开放的国际影响力。支持东软集团举办“一带一路”医疗健康高峰论坛。支持沈阳、大连建设国际展览和采购平台以及境内外名优商品展销中心,稳步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推进组建辽宁贸易集团。加快构建国内外高标准技术创新、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网络支持体系。在全国通关一体化框架下深化东北地区海关协作。
(十九)大力培育进出口市场主体
推动出口贸易由装备产品输出为主向技术、资本、产品、服务和标准输出并举转变,着力扩大装备制造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培育一批优势成套设备出口基地。以县区、乡镇为主体,打造一批“精专特优”的地方特色优质农产品出口小微基地,面向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提升辽宁特色农产品出口规模、质量和效益,拉动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进一步扩大信息服务等优势领域服务出口规模,建设一批信息技术、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新型数字文化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葫芦岛泳装等14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支持营口建设中俄粮食走廊项目,开展俄罗斯粮食转口贸易和加工贸易。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大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暨中韩贸易合作区、沈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支持鞍山西柳、辽阳佟二堡、丹东国门湾互市贸易区等大型集贸市场引入跨境电商平台,申建国家采购贸易试点和海外仓,支持葫芦岛方得等跨境电商大数据平台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千亿级跨境电商集群。完善便利化服务体系,建设跨境电商“单一窗口”,推动海关、支付、物流等数据共享、监管互助、办事协同。优化进口结构,促进有助于产业转型的技术装备和生产性服务业进口,推进日用消费品、医药和康复、养老护理等进口。
五、促进资金融通——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水平
(二十)构建现代金融创新服务体系
加强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合作,协调商业金融资源,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外贸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利用金融机构境外机制和信息优势,对接企业需求,争取长周期、跨周期、逆周期等信贷支持,创新实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机制。与著名金融机构开展务实合作,为辽宁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融资、并购策划、咨询、资产管理等优质服务。依法组建辽宁省国际产能合作基金。积极搭建政策创新、信息共享、风险咨询、融资融智为一体的走出去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引导辽宁企业借助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中国—印尼海上合作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南南基金、澜湄基金、中非发展基金等开展项目合作。加强与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合作,稳妥推进境外机构和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吸引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人民币资产,支持企业使用人民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支持走出去企业探索以境外股权、矿权为抵押等方式获得融资。对辽宁企业与信保等金融机构开展专项咨询、境外政治风险统保、走出去项目融资等依法给予鼓励政策。
(二十一)强化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功能
推动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人民币计价的铁矿石期货市场建设,打造全球重要的铁矿石定价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促进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现货与期货交易市场与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对接合作,积极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人民币计价的市场交易,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在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置交割仓库。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航运、液化石油气、尿素等期货品种,建设具有全球规模和影响力的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平台和分拨基地。以大连商品交易所、东北亚区域的国际性能源交易中心为主要平台,联合国内及日本、韩国主流能源企业,共同设立东北亚国际能源交易中心,集聚能源上下游、能源技术、能源物流仓储、金融保险等企业,推动东北亚区域能源要素市场建设,实现能源资源现货交易、供应链管理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和网上贸易代理,建立经济、安全、可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东北亚能源合作体系。
(二十二)扩大境外金融合作及海外融资
创新金融国际合作方式,积极与国际融资规则接轨。加强与日本、韩国等金融机构合作,共同推动设立中日韩产业投资基金,强化对中日韩企业投资合作的金融服务保障。联合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金融机构,广泛吸纳国内外社会资本,按照多边开发银行的模式共同出资组建东北亚银行。推动与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金融机构合作,吸纳中东国家金融资本参与辽宁国际合作项目投资。大力引进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家金融机构入驻辽宁开设分支机构。鼓励有条件的辽宁企业在境外上市融资,支持企业按规定在境外发行债券,放宽资金回流和结汇限制,大力拓宽海外融资渠道。高水平建设辽宁金融产业集聚区,推动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加快培育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多层次、多样化、广覆盖的区域金融市场体系。
六、深化民心相通——筑牢人文领域交融互信纽带桥梁
(二十三)促进地域文化国际交融
着力扩大辽宁朋友圈,加强友好省州、国际友城建设,务实推进友好合作事项落地实施。支持沈阳满融领事馆区建设,加快吸引国际组织、外国商协会入驻,形成新的外国机构集聚区和综合服务区。与东北亚、欧洲等重点国家建立地方政府、国际组织、投资促进机构、使领馆、商协会、企业的“六位一体”商贸服务与人文交流促进机制,打造国际交往新平台、新渠道。实施辽宁文化品牌走出去行动,推动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强杂技、芭蕾、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特色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及品牌建设,大力培养一批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辽宁歌舞团、辽宁省博物馆及相关地市演艺单位海外访演、办展。加强与海外主流媒体的沟通交流,推动省内电视台等传媒机构开展对外交流。积极开展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部省对口合作,协调创办“一带一路”东北亚建设论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论坛,打造一批知名会展论坛国际品牌。
(二十四)加快旅游市场互联互通
加快辽宁旅游开放合作步伐,巩固东北亚等传统客源市场,着力开发东盟、欧美等新兴客源市场,助推旅游业优质发展。突出近现代史、冰雪温泉、世界文化遗产、满族风情、生态休闲、滨海度假等地方特色旅游主题,塑造四季旅游国际品牌,提高对外宣传推介水平。高水平持续办好一批国际旅游节庆活动。依托京沈高铁,协同构建“京冀辽高铁旅游经济带”,全力吸引“京客入朝”,积极推广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佛文化、生态文化,拉动辽西北旅游业开放型发展。依托“沈大丹”高铁环线,整体打造“黄渤海国际黄金旅游圈”,建设大连国际邮轮中心等一批接轨国际的高品质旅游项目,打造一批冰雪温泉旅游精品工程。支持丹东与通化、白山等市建立鸭绿江旅游联盟,积极申建边境旅游试验区。支持辽宁旅游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开发中蒙俄文化旅游带、中欧班列客运旅游班线、大图们倡议国家及美国犹他州的旅游合作。做好省内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城市开发建设,努力营造良好国际旅游度假环境,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把辽宁建成世界知名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二十五)推动教育多元化国际交流
围绕服务“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工业4.0”,引进德国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做强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推动沈阳与德国慕尼黑联合建立中德装备智能制造教育中心、中德职业教育学院,开展订单式技术人员培养。支持辽宁高校参与亚洲大学联盟、国际大学创新联盟等国际高校组织,共建教育机构合作机制。鼓励辽宁高校与境外高校开展联合办学、设立境外分校、共办培训基地、学科共建等交流合作,着力推动与日本、韩国、澜湄国家多元化教育合作。大力实施“留学辽宁计划”,加快汉语国际推广,推进孔子学院建设。鼓励中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
(二十六)推进实施“健康丝路合作计划”
整合省内优质医疗资源,推动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医疗器械、制药企业、金融机构共同建立辽宁医疗产业联盟,联合实施辽宁“健康丝路合作计划”。推进省内医疗相关单位面向非洲、东盟、中东欧、中亚等国家和地区,推动医疗服务、医疗设施、远程医疗、医疗人才交流等国际合作。高水平建设辽宁(本溪)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等医药和医疗设备产业集群,推动医疗服务和医药设备生产国际交流合作。推动辽宁中医药产业海外发展,依托重点企业海外医疗合作项目建设一批中医药海外推广中心。开发“中医养生+”品牌服务项目,构建中医药养生旅游基地,推动中医药保健、健康旅游等务实合作。加强阜新蒙医药发祥地的宣传推广,与蒙古在蒙医药传承领域深化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医学(5.450, 0.01, 0.18%)教育联盟平台,开展与乌克兰、爱沙尼亚、菲律宾等15个国家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合作。
(二十七)搭架国际体育互动平台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育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国际一流体育赛事活动,提高竞赛表演水平。积极主办和平杯(沈阳)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城市篮球精英赛等自主IP赛事,提升沈阳、大连、营口等国际马拉松品牌影响力。建立与国际滑雪文化联盟、国际滑雪联合会等国际滑雪组织的交流合作,广泛开展滑雪文化和旅游交流、滑雪人才培训、滑雪场等级评定等国际化交流活动,建设“国际冰雪运动实验室”,培育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冰雪体育产业,打造东北亚冰雪产业示范基地。
七、密切智库合作——倡导智慧绿色丝路可持续发展
(二十八)多层次构建“一带一路”智库体系
加强与国家级研究部门、高等院校等智库机构合作,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一带一路”促进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引进设立国家智库机构辽宁分中心。扶持省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一带一路”专题研究,探索成立人才集团,加强与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境外智库机构交流合作,逐步建成辽宁“一带一路”新型智库体系。积极引进和培育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国际规则、熟悉国际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对紧缺人才、关键技术人才,按引进人才等级给予差别化的科研经费、住房保障,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个税优惠政策。探索股权、期权、分红权等多种人才创业激励政策。加大资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人员来辽宁科研合作的力度。积极承办科技部“发展中国家培训”项目。
(二十九)自觉维护海外绿色发展规则
全面推动“五通”绿色化进程,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辽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加强生态环保政策对话与环境技术引进或输出,创建国际合作绿色发展模式,促进绿色发展成果共享。推动辽宁装备制造、能矿开发、国际通道、跨境物流等领域对外合作中履行好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原则,促进绿色技术的应用,将国际先进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节能环保、绿色物流技术引入辽宁中外合作园区。推动国际合作的法制化、信用化建设,引导辽宁走出去企业自觉遵守境外投资国家和地区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国际市场规则、惯例,加大对走出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等方面的辅导,重视境外合作区民众生态环保诉求,参与维护境外地区生态安全。建立并逐步完善“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廉洁丝绸之路建设机制等,优化净化“一带一路”建设环境。
(三十)全面加强“一带一路”主旋律宣传
结合辽宁深入参与“五通”“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主骨架建设,宣传倡导共筑互利共赢命运共同体,全面展现“辽宁丝路元素”,大力弘扬“辽宁丝路风采”,生动讲好“辽宁丝路故事”。注重发挥媒体、走出去企业、海外侨胞、留学生和外籍教师等宣介作用,倡导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包容与尊重、合作与发展。把握好宣传基调、宣传角度、宣传内容和宣传方式,力求取得小切口、大成效,增进国家间、地区间互信,增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与参与。
八、完善保障措施——深入贯彻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
(三十一)加强组织领导
依据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模式,健全完善辽宁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体系,统一领导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各市政府和省(中)直有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设立独立工作机构。建立协调机制,明确任务分工,细化落实方案,集中力量抓好组织实施。建立辽宁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库,实行统筹督办、滚动推进机制。争取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和指导,协同落实重大事项和相关政策。
(三十二)建立对接机制
建立“一地一国”对接合作机制,签署“一地一国”合作协议,协调合作对话、项目对接、政策沟通等工作。建立产融对接常态化沟通机制,提升金融保险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效率。在多边产能合作机制下设立牵头企业与重点国家对接机制。建立央企辽企联合走出去工作机制,共结走出去伙伴,共享走出去成果。建立重点行业协会协作机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对外投资风险预防机制与风险应对解决机制。
(三十三)强化安全保障
搭建辽宁省国际产能合作综合服务平台,完善“一带一路”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三位一体”境外安全保障机制,及时向企业提供境外投资贸易咨询服务和境外安全风险信息,在事前、事中、事后等各个环节做好海外项目风险保障,降低企业境外投资风险。同时,协调好同质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无序竞争问题,依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三十四)推进项目实施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引进境内外高科技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对外经贸投资项目、跨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有助于提升辽宁开放型发展能力的重大平台为重点,建立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重点项目储备库,按照“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模式,实行滚动推进机制。加强省部协作,积极争取辽宁重点项目纳入“一带一路”国家间合作机制。与具备“一带一路”相关职能的国家有关智库机构合作推进辽宁项目。省直有关部门要切实发挥“项目管家”的职能作用,按行业做好跟踪服务与统筹推进,确保条件成熟的合作项目落地实施,发挥成效。